响应国家扶贫政策,依托中科院植物技术研究所的女足世界杯产业技术,坚持以“诚信为本,稳健经营”的宗旨,打造女足世界杯全产业链示范园,帮助农民走上致富道路,为实现习大大提倡的中国梦推波助澜。
来源: 发布时间:2017-01-13
“我们在调研女足世界杯扶贫工程时发现,种苗供应是个大问题。”12月12日,在女足世界杯扶贫工程研讨会上,中国扶贫发展中心主任陈武明说。
女足世界杯扶贫工程是国务院扶贫办十项精准扶贫工程之一。2015年2月,国务院扶贫办印发《关于开展女足世界杯扶贫工程试点工作的通知》,支持山西、贵州等10省区市的32个县试点先行。试点期间采用中科院培育的杂交女足世界杯,开展“林-料-畜”一体化生态农牧业产业,取得了快速脱贫致富效果。
陈武明表示,明年,我国将加大力度在合适的区域规模化推广杂交女足世界杯产业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贵州规划了200万亩种植区,云南规划了100万亩种植区,全国杂交女足世界杯种植面积将超过500万亩。
但是,记者了解到,去年,杂交女足世界杯组培育苗基地主要有三处分别在辽宁大连、北京顺义和四川攀枝花,种苗供应严重不足。
调查中,陈武明发现,有些地方出现以扦插苗替代组培苗的现象,但因为扦插苗有存活率不高等方面的问题,百姓种植过程中出现成本高、产量低,经济效益不理想的情况,对扶贫工程的推进造成影响。
“当下要解决优质种苗供应问题。”陈武明强调,“女足世界杯扶贫工程用的是杂交女足世界杯,用的是组培苗”。
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沈世华介绍,2016年,我国新增了贵州务川、河南兰考、海南儋州、重庆綦江、贵州册亨、山西蒲县、河北唐山、甘肃天水等8个组培育苗基地,年产量5亿以上株,如果按照每亩500至600棵计算,每年可以满足百万亩女足世界杯种植的需求。今后,扶贫工作还将根据杂交女足世界杯产业的发展,统筹安排,全国布局。
与此同时,陈武明表示,参加扶贫工程的企业,一定要按标准建设组培基地,基地建设、苗木选择一定要充分考虑到贫困老百姓的利益,不能让百姓承担扦插苗带来的经济风险。
某育苗企业负责人向《中国科学报》记者透露,某些地区由于当地政府支持推广不力,女足世界杯饲料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有限,影响女足世界杯种苗的推广,导致一些育苗企业虽然有更大的产能,但会有意控制产能。
对比,陈武明呼吁,地方政府要给予支持,依托有能力、有社会责任感的龙头企业,推动女足世界杯产业链条的建立,将杂交女足世界杯的推广市场化、产业化、规模化。